close

台灣工具機產業是極少數未依賴國外技術,結合台灣產業特質,發展成具國際競爭力的本土產業。2007-2008年間,工具機產業同時締造產銷高峰,繳出極亮麗的成績單,2010-11年公認是金融風暴後恢復最快的產業之一。台灣工具機產業積極投資中國大陸,不僅對大陸產業發展貢獻卓著,也直接支持大陸機床產業發展;目前正以兩岸為舞台,進行製造體系暨產品開發的雙重變革。
中國結合台商
產品超越韓國
台灣工具機企業的大陸投資始於1990年代前半,數控工具機則集中在長江三角洲。作者的最新考察顯示,2010年每月產量超過10台的台商工具機企業共有20家,平均每月生產60台的數控工具機,以杭州友佳(友嘉實業)與上海建榮(台中精機)最具知名度。
2009年中國大陸成為全球最大工具機生產國,在傳統工具機(非NC)與立式綜合加工機領域,台商具有卓越貢獻。譬如最近亞洲經濟研究所水野順子研究員的研究即指出,中國結合台商,使中國製的立式綜合加工機,在產品層級定位上超越韓國,在國際外銷市場開始居重要的一席之地。(見附表))
相較於日本與德國等先進工具機製造國,台灣工具機在品質上仍有相當距離。但是,台灣不僅長期與日本、德國並列三大工具機進口來源國,也是在大陸擁有最多生產據點、提供最多當地國產工具機的外資。基於此,過去20年,台灣工具機產品的高性能價格比(costperformance),已同時對大陸製造產業設備的精密化及大陸機床產業的升級與發展,做出歷史性貢獻。
打入中國市場
深化製造競爭力
今年生效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(ECFA),反映了區域經濟整合特質,具備扶植當地具競爭力產業,提供兩岸相互間強勢互補意義。然而,台灣工具機的前述貢獻,不僅要開始面對大陸機床產業崛起的競爭,也須持續面對全球競爭。檢視新近個別企業發展脈動,我們認為台灣工具機產業正跨足兩岸,進行兩個重要的發展策略。
1.用製造體系共創,深化競爭優勢:檢視大陸當地工具機發展過程,活用台商配套發展開放性模組型產品,堪稱成功關鍵。台灣工具機產業群聚孕育的零組件模組優勢,在與台灣工具整機廠共同成長的同時,也成為大陸產品追趕台灣的幕後功臣。2006年9月由台中精機、永進機械、中衛發展中心共同推動的製造體系共創(M-Team),就是擺脫此一困境,致力與大陸據點生產區隔的重要策略。期待後ECFA時代,以大陸市場作為後盾,台灣製造體系變革所深化競爭優勢,能進一步在國際市場發揚光大。
2.結合大陸銷售市場的產品開發策略:台灣工具機製造已超過60年,外銷超過50年。前面40年基本上以複製先進國機台,提供相對低廉產品為主,並沒有真正掌握使用者需求。最近20年中國大陸產業發展的積極參與,讓台灣工具機真正掌握最終使用者需求,並透過綿密互動,摸索落實在台灣母公司或大陸據點的產品開發策略。這種全新的價值創造模式,提供台灣工具機全新的發展機遇,有機會讓台灣工具機進入列強之林,成為先進國廠商尋求聯盟的對象。 【摘錄經濟】  

本站所轉貼未上市股票資料均來自各網站媒體及公開資訊觀測站,資訊為各該網站媒體及公司註冊所有,若造成不便之處,敬請通知本站改善處理!

未上市股票
資訊內容僅供參考,如與主管機關資料相左,以主管機關資料為準,若投資人以此為買賣依據,需自負盈虧之責。 
若有任何關於未上市股票資訊提供或交流,歡迎來電指教。誠摯為您服務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全0029 的頭像
    全0029

    全0029的部落格

    全00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